当前位置: 首页
>>警务资讯 >>媒体报道

《中国警察》杂志:又见太湖碧波漾,湖州公安打造生态治理金名片

时间:2024-02-04 来源:湖州市公安局

  近日,《中国警察》杂志2024年第1期刊发《又见太湖碧波漾,湖州公安打造生态治理金名片》。全文如下——

  “太湖波浪连江宽,碧水东流至此回。”“太湖西岸半山楼,水如天绿野如钩。”这是文人笔下的太湖,她青山环绕、碧波荡漾,是大自然赋予湖州市的独特美景。

  近年来,湖州公安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州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浙江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持续擦亮“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的“公安窗口”。2020年底,湖州市公安局率先在全国提出“生态警务”这一现代警务模式,以“生态警长”“生态警务联勤共治工作站”和“生态警务协同智治应用”三张金名片为抓手,推动开展生态领域的协同治理。2023年11月22日,即全国公安厅局长座谈会召开的前一天,湖州市公安局发布了全国首个“生态警务”地方标准,积极为“生态警务”建设贡献湖州力量。

  生态警长——从太湖白鱼到溇港人心

  白鱼,又叫翘嘴、银刀,是一种生活在太湖的淡水鱼类,因肉质细腻肥美,有着“天下第一鲜”的美誉,还与太湖白虾、银鱼并称“太湖三白”,是太湖沿岸居民餐桌上的美味。

  曾几何时,快速工业化带来的污染严重影响了太湖水质,渔业资源也遭受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为守护好太湖这座资源丰富的生态宝库,自2020年10月1日起,太湖实施十年禁渔计划,沿岸各地纷纷出台保护措施,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湖州公安在全国首创“生态警长”工作法,围绕河道、湖泊、林区、矿区、市场、路段、项目、景区等重点领域设立“生态警长”2185名,实现全市7373条9380公里河道、153个湖泊、157个水库、113个农贸市场以及林区矿区主要路段、市级重大项目、重点旅游景区全覆盖。

  2021 年9 月,湖州市公安局织里分局织东派出所在太湖边的乔溇村成立了乔溇生态警务联勤共治工作站。48 岁的徐建根就是这个站的驻站民警,也是湖州首批“生态警长”。

  不久前,老徐在站里与江苏省苏州市公安局吴江区分局七都派出所民警顾春江碰头,讨论一条非法捕捞的线索:老徐在附近鱼市走访发现有商贩卖的鱼“很野”,调查后发现,有一伙嫌疑人趁着夜色开着橡皮艇到太湖中间非法捕捞。

  两地警方交换信息后确定了这伙嫌疑人的作案规律,最终一举打掉了这个团伙。在现场缴获的360 余斤渔获中有白鲢、花鲢,也有白鱼。老徐说,自从乔溇生态警务联勤共治工作站成立以来,浙江、江苏两地警方已联合打掉了7 个跨省非法捕捞团伙, 对非法捕捞起到了震慑作用。

  俯瞰南太湖,滨湖大道宛如长龙蜿蜒,沿岸芦苇随风摇摆,溇港、古宅、古桥、老街相映成趣。而溇港,是太湖流域特有的古代水利工程,由人工在湖岸沿线开凿出一条条狭长的河道,联通内陆, 变涂泥为沃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湖州市公安局南太湖新区分局杨家埠派出所民警陈飞, 与徐建根是同一批“生态警长”,在他看来,溇港不仅是一条条蜿蜒的河流,更是当地人的归属,守护溇港,就是守护人心。

  在陈飞管辖的杨家埠地区,有万亩林区、千亩良田和近百条河流。这里的村子很多,家家户户曾以捕鱼为生。但现在,太湖禁渔了,就连作为太湖支流的西苕溪也禁渔了。

  刚开始,不少渔民对禁渔政策心存困惑。老黄(化名)就是其中之一,禁渔刚开始时他不仅经常偷偷捕鱼,还时常因为酗酒与家人水火不容,但其所在辖区杨家埠派出所的“生态警长”陈飞却始终坚持和他保持联系,耐心疏导。在陈飞坚持不懈的教育和劝说下,老黄决心痛改前非,不仅戒了酒,改善了和家人的关系,还加入了当地的生态义警队伍。就在前不久,老黄主动向陈飞提供线索,帮助派出所破获了一起非法捕捞案件。

  在这支生态义警队伍中,很多人和老黄一样, 从“捕鱼人”转变为“护鱼人”,角色的转变让他们成为“生态警长+ 网格员+ 志愿者+ 公益组织”联动机制的生力军。

  目前,湖州全市生态义警队伍共80 支近1000 人, 形成了具有湖州公安特色的生态警长护航体系。2023 年已累计开展巡查16944 次,上报线索393 条,并通过线索抓获犯罪嫌疑人44 名。

  生态警务联勤共治工作站——从单打独斗到协同高效

  生态警务联勤共治工作站,顾名思义,就是建立健全跨部门协同工作的生态警务联勤联动机制,通过联合执法、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等相关行政职能部门合署办公、联合出勤、联合执法等方式,提高解决涉生态领域问题的质量和时效。

  工作站在选址时,充分结合地方生态环境、生态要素、产业特点,以解决生态实际问题为导向, 因地制宜、科学选址,主要考虑生态环境问题集中、隐患突出、违法犯罪高发,需要多部门综合治理和常态长效管理,服务百姓生态诉求便利等区域。

  乔溇生态警务联勤共治工作站位于江浙两省交界,往东50 米就是界碑,再过去就是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这个工作站也是长三角首个省际生态警务联勤共治工作站,两地民警常态入驻,生态环境、消防救援、行政执法、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等部门实行轮值驻守,建立了联合入驻、定期会商、信息共享等机制,实现了“远端协作”到“一体办公” 的转变,协同推进了毗邻地区生态治理,全面提升了打防效能。

  2021 年底,根据乔溇生态警务联勤共治工作站的线索,苏浙两地警方和生态环境部门共同协作,层层深挖,破获跨苏浙皖三省特大非法处置废甲酯油污染环境案,先后抓获犯罪嫌疑人30 余人。这起案件是长三角地区首个跨苏、浙、皖三省危险废物污染环境案,也是长三角地区首个三省联动判决的生态环境案件。

  基于此案的成功经验,织里、吴江两地警方签署警务合作协议,不仅打通了省际壁垒,还依托乔溇生态警务联勤共治工作站,在两省交界建立了9.2 平方公里的“联管核心区”,联合两地社会力量组建“溇港卫士”,共同参与生态治理。截至目前,“溇港卫士”已开展巡查、劝导、宣传等活动235 次,制止私网捕鱼289 人次,反映环境问题线索105 条。

  在湖州,目前已建立不同主题的生态警务联勤共治工作站共15 个。位于太湖之滨的湖州市南浔区菱湖镇是我国最大的淡水商品鱼生产基地,有养殖户8700多户。过去水质一度受到污染,老百姓吃不上“放心鱼”,也影响了当地渔业产业的发展。

  为保障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湖州公安会同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等5 家职能部门建立“渔都”生态警务联勤共治工作站,围绕鱼的全生命周期安全,对鱼的育苗、养殖、运输、销售过程进行综合性治理、全流程监管,共同助推渔业经济发展。

  “我们在守护渔都平安的同时,也在思考如何帮助渔民增收致富。”为了解决养殖过程中的问题, 站长陈豪经常联合渔业协会,邀请专家免费为渔民上门指导,并定期进行抽检。

  而在安吉县的赋石水库生态警务联勤共治工作站,通过多部门联驻、24 小时值守、智能化轮巡, 不仅最大限度保护了当地群众的饮用水安全,还让赋石水库景点周边成为了的网红打卡点。

  生态警务协同智治应用——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

  近年来,在京杭大运河里非法倾倒泥浆或各类建筑垃圾带来的高额利润形成了灰黑产业链,不仅抬高了河床,更严重危害了生态环境的安全。除了加强巡查,大运河沿岸德清经济开发区核心地块建立的运河生态警务联勤共治工作站,针对防控薄弱区域,增设和优化了一批前端感知设备,这些“千里眼”“顺风耳”提供的数据切实提升了联勤警务站预警预测、动态感知、精准打防能力。自运行以来, 接连破获运河污染案件40 余起。

  依靠科技提升保护生态的效率,这便是湖州市公安局生态警务的第三张金名片——生态警务协同智治应用。

  为更好地赋能生态治理,护航共富之路,目前, “生态警务协同智治应用”已归集自然资源、国土、水利、林业等9 个部门的相关数据,建立生态治理数据舱,搭建要素、防范、处置、办案四大协同板块,实现生态领域“要素一屏管控、风险一网感知、联勤一键响应、执法一链贯通”,形成了跨部门、跨区域的生态治理指令流程闭环,共建“净水、净土、净废、净林、净市场”五大场景25 个应用模型。自平台运行以来,直接破获案件159 起,其中全国首例违法使用ODS 破坏臭氧层案件被联合国环境署收录为典型案例,侦破全国首例违法使用“COD 去除剂” 污染环境案件被生态环境部发函在全国系统内学习。

  依托公安数字化改革,湖州市公安局还组建了全国首家环侦作战分中心,主动“破大案、打串案、攻新案”的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实现对生态警务科技赋能的新探索。

  青山翠竹之间,白墙黑瓦错落有致,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情画意,是湖州城矗立在历史时光中的印记;芦苇随风摇摆,滨湖大道宛如长龙,月亮酒店的倒影如明月入湖,这是湖州市蓬勃发展的魅力。护好生态“高颜值”才能催生经济“高价值”,湖州公安将继续以坚定的步伐、昂扬的姿态、过硬的本领,高标准打造生态警务,描绘绿水青山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