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警务资讯 >>媒体报道

《浙江法治报》头版头条刊发 | “枫桥”新韵,安吉解锁乡村善治新密码

时间:2025-05-06 来源:湖州市公安局

暮春时节,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露营基地旁,山樱缀满枝头,游客小林踩着松软的春泥,望向整齐的帐篷区与嫩芽初绽的山林,笑着对巡逻民警感慨:“春色美、秩序好,玩得舒心!”

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的守护者,安吉县公安局天荒坪派出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基层善治、数智赋能、发展护航”为主线,在基层治理中走出特色路径,在绿水青山间绘就了一幅平安共富新画卷。 

看着终于建好的房子和围墙,陈老伯百感交集。去年陈老伯建造新房准备向外打围墙,遭到邻居阻拦。两家人祖辈间就有矛盾,已持续了四十多年,村干部调解多年未果。

得知陈老伯和邻居都是退伍老兵后,教导员胡承林带着“老兵”先锋调解队前去调解,在一次又一次的努力下,两人心结逐渐打开。如今,两户人家都顺利地重建围墙,还留出了两米的空间,被誉为当代“六尺巷”的故事。

天荒坪派出所创新建立“一网兜底、两翼联动、五队攻坚”的大调解体系,一网即天荒坪镇大调解共治网,两翼即调处涉创业青年矛盾的大余村警务站和快速处置涉旅矛盾的江南天池旅游警务站,五队即“银发”解忧调解队、“老兵”先锋调解队、“消协”维权调解队、“林间”守望调解队、“商会”联盟调解队,推行余情、余理、余地、余路“四余”调解法,20年间,化解了22起陈年积怨。

依托平安建设营造的优质营商环境,近三年,天荒坪累计吸引数字经济、户外经济等新业态项目82个,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超千万元。"这里既有山水生态之美,更有基层治理的温度。"来自上海的"90后"创客林悦道出了入驻企业的心声。

走进天荒坪派出所,余村模型沙盘跃然屏上——景区人流热力、车流轨迹、停车饱和度等数据实时跳动,145处智能感知设备织就全域“感知网”,动态监测预警系统正对道路容量、生态风险等要素进行智能研判。


“过去靠‘铁脚板’巡山,现在用‘数据链’守山。”值班民警颜仁杰轻点屏幕,系统生成最新数据,“去年旅游旺季,我们提前预判游客超载风险,增派30%警力疏导,拥堵投诉下降45%。”  

数字化转型不止于“一屏观全域”。在大余村生态警务联勤共治工作站,民警张忠心的台账里密密麻麻记录着巡山轨迹:钉线路、钉区域、钉风险、钉人员、钉问题——这套他自创的生态“五钉”工作法,如今已与数智系统深度融合。无人机巡航发现河道异常采砂;红外相机捕捉到驴友偏离游览路线。“过去几天巡不完一座山,现在两小时‘扫’清隐患。”张忠心感慨道。  

“数智赋能”背后,是“人力+科技”的双轮驱动。张忠心牵头组建的“生态合伙人”队伍已吸纳护林员、民宿业主、骑行爱好者等85人,他们既是山林“移动探头”,又是矛盾调解先锋。截至目前,天荒坪派出所共建群防群治队伍60余支,在册志愿者人数900余名,形成“自治+共治”的全新治理格局。

近日傍晚,上海游客张先生与村民王大爷正为帐篷占地问题争执不下——新铺设的草坪刚完成养护,游客的充气帐篷却压坏了刚冒头的草芽。


这场看似寻常的纠纷,折射着生态型乡村向国际化创客社区转型中的深层阵痛。民警吴建平翻开随身携带笔记本,对照植被补偿标准现场定纷止争,纠纷双方最终在赔偿协议上签字。

“新经济业态带来的不仅是流量,更是治理新课题。”所长李杰告诉记者,针对露营基地、网红咖啡等新兴业态,派出所创新“企业自治+协会共治+网格精治”三维管理模式,将矛盾预防端口前移。在民宿产业集群区挂牌成立的“章警官生态管家工作室”,通过“一项目一档案”实现从证照办理到纠纷调解的全周期护航。

成立全市首支旅游警察,应对年超480万客流压力;15个景区75名安保力量组成平安联盟,与市监、应急等部门形成“30分钟联动圈”;独创淡旺季弹性用警机制配合“警情快处、矛盾快调、案件快办”三快工作法,使涉旅纠纷化解效率提升35%……从生态守护者向发展护航者的转型,天荒坪派出所不断创新实践。

如今,这片曾见证“两山”理念萌发的热土,正书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升级答卷:2024年天荒坪镇共接待游客480万人次,旅游收入10亿元,余村更是斩获联合国“最佳旅游乡村”称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