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记者 丰宇
办案足迹遍布全国各地,抓获犯罪嫌疑人100余名……28岁的潘虹是浙江省湖州市公安局织里分局织北派出所刑侦中队中队长,也是获得执法公正之星的“四星民警”。“‘四星民警’评选给大家一个很好的导向,让踏实苦干的人有脱颖而出的机会。”潘虹说。
“四星民警”具体有什么要求?走进湖州市公安局,记者发现“四星民警”评选机制早已植根沃土——
2017年9月,长兴县公安局开创性提出争创“对党忠诚之星、服务人民之星、执法公正之星、纪律严明之星”的“四星民警”争创评选机制,对标“十六字总要求”,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践于行,强化民警职业荣誉感,用榜样的力量鼓舞警心、激发正能量。
2020年10月,湖州公安进一步擦亮“全市有模范、警种有标杆、单位有典型”的“群英”品牌,结合重要训词精神,在长兴公安创新工作基础上,将“四星民警”评选机制在全市推广,树立创先争优的工作导向,形成比学赶超的“最美群像”。
自开展“四星民警”评选以来,全市公安机关共评选产生“四星民警”1197名。
搭建平台 打造“最亮的星”
近年来,湖州公安坚持把典型培树工作作为展示队伍形象的有效途径,广泛调动民警积极性和主动性,先后推出“陈建如式优秀民警”等“群英”品牌,涌现出以一级英模沈克诚、王法金,二级英模马长林、陈建如、沈云如、张列行等为代表的先进典型群体。
如果说“群英”品牌是湖州公安最美的风景,“四星民警”则是其中最靓丽的底色。
据湖州公安机关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四星民警”评选有一套严格的程序:基层单位推荐或自荐,将参选对象名单和简要事迹材料公示后报送牵头部门;牵头部门根据工作实绩,从参选对象中推选出参评对象后,上报政治处;政治处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评审后,上报党委会;党委会评议确定最终候选人后,进行公示。
纪律严明之星、吴兴分局龙泉派出所民警杨美怡一直在基层工作,其辖区有3所大学、2所中学和1所小学,有师生3.9万余名,是一个人口密度极高的社区。杨美怡严格落实打防管控各项措施,特别是注重坚持从源头提高学生的防骗意识。2015年,杨美怡组建了一支50人的学生志愿者服务队,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宣传反诈。目前,这支队伍已拥有481名学生和30名教师队员。
“对我们来说,‘四星民警’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大家只要在基层一线表现好,就能被发现推荐。”细微之处见真情,杨美怡始终忘不了,自己当选“四星民警”时那份强烈的荣誉感。
湖州公安还坚持优中选优,从顶层设计到梯次储备,形成标杆人物领航、专业人才领军、年轻力量领跑的创星机制。专门成立局领导任组长的推选小组,多部门协同参与、联合评审,把优秀民警发掘出来,将“四星民警”打造成湖州公安队伍中“最亮的星”。
示范引领 发挥群星效应
“四星民警”评选在激发民警干劲和活力的同时,形成了挖掘、选树、学习、使用优秀民警发现培养机制,特别是在评优评先、干部提拔任用上都会优先考虑,形成了全警争先的浓厚氛围。
头发花白、腰杆笔挺,55岁的陈飞是南太湖新区分局杨家埠派出所社区民警,也是服务人民之星的“四星民警”。他在基层穿针引线,创新提出“三心三解”工作法,用绣花功夫开展社区治理,把原本矛盾纠纷多发的辖区治理得井井有条。“‘四星民警’的价值不仅在于颁授的证书和奖章,更在于它的引领作用,激发了大家的工作热情。”在陈飞的榜样引领作用下,杨家埠派出所干事创业的氛围日渐浓厚。
在“四星民警”引领下,湖州公安实现培树表彰一人、示范带动一片的效应。“四星民警”把荣誉转化为责任动力,逐步完成从争创“四星”到擦亮“四星”的转变,“全市有模范、警种有标杆、单位有典型”的湖州公安“群英”品牌进一步擦亮,汇聚起实现湖州大地更美丽、人民生活更美好的强大正能量。
形成文化
“追星”无止境
现如今,“四星”争创机制的正向激励作用越来越明显,“十六字”总要求在湖州公安的全体警员中做到了内化于心,外践于行。
市公安局警务处副处长丁楠介绍:“近年来,申报‘四星民警’达到了3000余人次,在全警中占比超过80%。”如今,“四星民警”评选机制的正向激励作用越来越明显,“十六字总要求”在湖州公安进一步实现内化于心、外践于行。
为增强“四星民警”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全力打造“在湖州看见美丽警队”品牌,今年3月起,湖州公安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四星”民警能力提升活动,包括擦亮“四星”标识、组建“四星”议事会、开设“四星”论坛、组织“四星”培训、开展“四星”读书会、举行“四星”家访等方面。
湖州公安依托“四星”文化培育工程,积极组织开展“四星民警”有话说、“四星民警”先进事迹报告会等活动,编撰了“四星民警”话“三能”等学习资料,逐渐让“四星民警”成为全局警营文化的代表、“群英”品牌的象征,为干部选拔任用提供更为立体的依据。
此外,湖州公安通过设置“四星”标识,增强了“戴星”民警荣誉感和获得感。在此基础上,湖州公安按照获评的星级,实施金字塔式的培育模式,建立人才库,实现“四星民警”争创带动队伍集体创优。